• 如何有效地规划孩子的国际教育路线?(详细解读)
    • 2020-04-10 14:33:08

  • 摘要:在孩子踏入国外名校之前,我们应该怎样为他们规划合适的国际学校的教育路线呢?首先:在我们分析国际教育路线选择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明确一下国际学校的概念

    •    飞速更迭的出国留学环境,人才需求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在孩子踏入国外名校之前,我们应该怎样为他们规划合适的国际学校的教育路线呢?

        首先:在我们分析国际教育路线选择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明确一下国际学校的概念。

        1、国际学校的分类

        第一类:是为了方便外商在中国的生活,由境外机构开办的针对外籍在华子女的国际学校。这种国际学校大多提供完整的西方K-12(幼儿园到12年级)教育,教学相对独立,不受中国教育体系的监督。

        第二类:则是中国公立学校开办的面向有出国留学需要的中国籍学生的国际合作部。这类学校多是由公立学校高中部与海外学校共同建立,课程体系采用海外的标准如IB,A level等。

        第三类:则是由中国民间资本兴办,以中国学生为主要招生对象,提供海外课程教育的学校,目前中国市场上所谓的国际学校大多属于此种类型。

        >>> 上述第三类那些提供国际课程教育的学校中,有些已经运营多年,具有良好的升学率和海外合作资源;有些学校则仅仅提供某种类型的国际课程教育但并没有国际学生招收资格或者获得海外考试机构的认证。从教学资源上来看,由于受到中国国家义务教育的约束和本地教育机构的监管,很多所谓从摇篮到高中的国际学校并没有在课程的国际化方面做出应有的努力,而是一味加强了英语方面的教育,将国际教育等同于英语教育,实质上只属于双语教学。

        上面介绍了这么多不同阶段、 不同体系的国际学校,难怪很多家庭在规划孩子教育路径时疑惑重重,我到底应该什么阶段把孩子转到国际学校最合适?太早转国际教育,孩子的中文怎么办?孩子会不会不适应?

        就算解决了什么时候把孩子送进国际教育的问题,家长在各学校的横向选择上也犹豫不决,特别是最近几年,民办国际学校热度不减,每年都在递增,市场鱼龙混杂,更为选校增加了难度。

        2、国际教育路径选择

        至于具体怎么选择,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考虑因素。抛开这些个性化的讨论,我们先从一般国际教育路径的角度分析一下。

        从具体的路径上,有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有了国际学校,或者在小升初的时候家长选择初中国际班,或者高中转到民办或者外籍国际学校,也有一线的家长从初中左右开始通过标准化的考试考虑申请进入到美英的国际学校。

        具体的路径有很多,但需要引起我们思考的的是,选择红色或蓝色路线,孩子在6、7岁至18岁这个阶段学习的东西、成长的全日制的环境是不同的。

        红色的路径主要还是应试的导向,教育大纲是以国家新课标为基础的。

        如果孩子要走蓝色的路径,在中学国际部的环境下,初中及初中以前是以英文为主(不一定会是全英文),会用到大量英美的课程体系,从学科类的如科学、数学、历史等,中文变为第二语言。甚至在只接受外籍孩子的国际学校,中文就会成了外语。

        走国际化的路线,为了升入国外好的大学,也需要准备相应的考试,但学习的内容、方式、导向完全不一样。

        A level, IB 和AP课程的区别

        首先从升学角度,AP是美国大学的先修课程,认可度以美国为主。IB和A level都是具有全球认可度的学历高中课程,而且两个课程体系还有非常强的渊源。IB课程虽然其总部在日内瓦,但是其课程和考试中心是在英国的卡迪夫,所以IB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A level课程很多成熟的体系。

        IB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面性,有总体上的要求和选课的框架限制,要求学生必须语言、人文、科学、数学、艺术等模块必须学习,在这一点上IB课程类似于文理教育。所以IB课程的学生在申请海外大学的时候深受讲究文理教育、注重小规模的大学或者文理学院的青睐。

        A level更注重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打磨和深化,所以在单科上难度很大。因为A level强调学生专才性的培养方向,需要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的深刻研究和学习,在申请海外大学的时候更易获得有明确专业方向、注重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大学的垂青。

        (1)学生在选择就读国际高中课程的时候,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注意自己能力的匹配性:

        (2)如果英文非常好,综合能力突出,文理兼修的话,可以考虑IB课程;

        (3)如果对自己的专业有明确的兴趣和倾向,那么A level课程的选择更适合;

        而AP课程因为不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必须在国内高中或这国际高中文凭基础之上。

        总之,没有不好的课程,只有不适合的课程。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也能取得最佳的效果。课程不是唯一因素,家长在进行学校选择的时候还要看学校的办学实力、硬件设施、师资管理团队、办学理念、资源提供、特色课程/活动等等。

        3、国际教育道路试错成本比较高

        大部分家长会希望“鱼与熊掌”兼得。最好孩子又能有体制外的灵活和体制内的严谨,最好又能全面发展阳光健康,又保留高考的入场券。

        不过据接触到的案例来看是,“转出去”可行,“转回来”则很稀少,主要是孩子太受罪。学习方式、思维习惯、评价体系都太不一样了。而且从家长的反馈来看,即便是去有学籍的双语学校,将来也不太可能再走高考路。如果一开始没有规划,转来转去,大家都痛苦不说,最后关键的大学申请可能结果更会受影响。

        有些孩子已经在国际学习就读,但托福成绩80多,因为听说国外的好大学托福成绩都要求95分以上,因此担心申请不上国外好大学想重新选择高考的。也有在公立名校就读很优秀的孩子,但高二才转向要出国,突击准备托福、SAT、甚至AP的项目,也有成功的案例,但孩子都非常的辛苦。

        所以,国际教育路线需要规划,但你也不必被规划绑住。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开放心态的和灵活的头脑最重要。

        4、如何规划国际教育路线

        #要想规划,先要倒推#

        教育规划其实是视野的问题。能站多高,决定你看多远。道理都懂,你是不是要说,我小孩连幼儿园都还没上,怎么去想大学的事情啊?

        为什么不可以呢?从你家实际情况出发,经济能力、人脉、大致喜好等,总能筛选出留学目的地。之后从本科大学在哪里读开始,一步步倒推这当中需要做哪些准备,选择相应的学校和课程,会比你盲目听一句只言片语靠谱得多。倒推法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难。

        #关键的时间点很重要#

        如果是公立转国际的,有几个时间点比较重要:小学阶段最好是3、4年级转,还有就是小升初的阶段。最好不要晚于初中一年级。再晚的话,如果之前孩子英语也不是特别优秀,风险会加大,反而得不偿失。

        如果是一开始就走国际教育路线的,一般读到孩子7年级也就是初二的时候会面临海外高中的选择和申请问题。

        如果是要申请海外大学的,到10至11年级的时候也要开始准备申请。

        5、比选择学校更重要的教育规划问题

        比起纠结什么时候让孩子转入国际教育体系来说,或许我们应该关注更加本质的东西。本质上来说,我们选校的决定也是围绕此展开的。

        国际化教育,一般以英语为母语类西方国家的大学为目标出口,英语是一个基本能力和工具。这不仅是语言一个层面的问题,而是一套思想体系的建立。孩子在国际化教育阶段如果注重培养以英语能力为核心的几种能力,让家长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提前关注、提前选择,提前培养,那么对孩子未来的国际化教育是有很大帮助的,家长选校也可以就这样几个维度来展开。

        1、全英文思维能力

        国内的新课标和中高考的要求是不需要具备全英文思维能力的,但是如果孩子在一个全英文的环境下,以翻译式的方式交流的话,效率是非常低的。

        那要做到全英思维应该:

        (1)任何一个沟通都要以英文为基础;

        (2)应该从小培养全英文的思维;

        (3)提供更多的应用英文的环境,比如常去游学或国外旅游等。

        2、学习力

        建立在全英文思维基础上的学习力,包括用英文进行全科目学习的能力,以及无障碍阅读理解的能力等。

        国际化学校是全英文教学,进入国际学校环境的孩子,如果基础差的话,需要经过半年左右的过渡期,而过渡期完成也不一定是能达到游刃有余的进行学习、沟通等。有很多专业术语,如果从小没有用英语学习过这些专业内容的话,还是比较吃力的。

        而这中间阅读能力应该是最核心的,最好在3岁左右从绘本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技巧、阅读习惯,具备了阅读能力,孩子实际上是通过阅读去学习大部分的学科。而一旦孩子对阅读失去了兴趣,比如到了10岁到12岁左右才开始强调阅读的话,在现在信息泛滥的情况下,要让孩子踏踏实实回来再重新培养阅读兴趣是非常困难的。

        3、影响力

        第三种能力叫影响力,表现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演讲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上,这三种能力也是非常核心的,而写作能力、演讲能力是建立在大量的构建在广泛阅读基础上的。而团队合作也是高级能力,这个也是孩子将来去了国外的大学非常需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当代孩子比较缺失的能力。